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稳步复苏 前7月物流总额增速由负转正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量149.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增速为0.9 比上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33.6万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 ;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7.8万亿元,同比增长9.7%。 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单位和居民物流总量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2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物流总需求持续回升,工业物流基本平稳,进口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物流需求相关 对消费和民生持续回暖,新动能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物流运行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社会物流总量增速由负转正,物流需求趋稳 数据显示,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量149.7万亿元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 年初以来,社会物流总量连续5个月负增长。 7月数据由负转正,反映出全国物流需求总体水平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工业物流需求呈现企稳态势良好。 1-7月份,工业品物流总额133.6万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比1-6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物流需求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 从当月看,7月工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长4.8%。 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需求明显提速,新兴产品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3.0%,增速比上月加快3.3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9.8%,连续5个月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 医疗器械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增速均超过10%。 民生消费物流需求持续增长。 1-7月,单位和居民物流总量增速比上半年加快4.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10%以上增速。 线上销售,直播电商等新动能、新业态带动电商物流、快递业务快速发展。 1-7月,快递业务量增长23.7%,7月增幅超过30%。 进口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 1-7月,我国进口物流总量增长9.7%,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 在主要货物类别中,大宗商品、农产品和部分机电产品进口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11.8%; 钢材同比增长49%; 原油同比增长12.1%; 粮食和肉类分别同比增长23%和74%; 集成电路增长24.8%。 物流市场规模稳步回升 1-7月,物流业总收入5.7万亿元,同比下降1.5%, 比1-6月回落1.2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1-7月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 一月到六月。 连续四个月回升,是物流市场回暖的重要支撑。 力量。 7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环比回落4个百分点。 其中,业务综合指数为50.9%,比上月下降4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4个百分点; 设备利用率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5.2个百分点; 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为47.9%,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46.2%,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7.5%,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 7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98.6点,与上月基本持平,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去年期间。 其中,汽车指数为99.0点,比上月下降0.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 重货指数为99.0点,比上月下降0.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 物流运营成本降幅继续收窄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社会物流总费用8.0万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个百分点。 的一年。 分行业看,运输、仓储、管理等物流成本降幅均呈收窄态势,较上半年分别收窄1.3、2.1和1.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在宏观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上,物流运行企稳势头进一步巩固,但也要看到,影响平稳运行的风险点依然存在 : 一是物流供需两方面压力依然存在。 7月,受南方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基础设施项目和工程施工受阻,物流需求恢复放缓。 7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业务量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比上月回落4个百分点。 此外,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经贸形势复杂严峻,物流需求恢复增长的可持续性仍存在不确定性。 二是物流服务价格仍在低位徘徊。 在物流供需承压的同时,物流服务低价走势放缓,普遍处于低位。 7月份,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为47.9%,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 其中,运输环节沿海(散杂货)综合运价指数平均为978.06点,环比下降3.6%; 仓储环节仓储费价格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 三是物流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薄弱。 重点调查企业数量显示,物流企业收入规模仍在放缓。 1-7月,物流物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以上。 劳动力和资金成本进一步增加,其中劳动力成本上涨了8%。 水平,企业发展后劲有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