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最难旺季,物流科技公司如何切入这一万亿市场?

行业数字化是一件困难而正确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国际物流行业。

2019年以来,随着工业互联网浪潮的热度达到新的高度,国际物流+互联网成为资本青睐的黑马赛道。


美国硅谷数字化国际物流公司Flexport获得软银5亿美元投资,估值30-40亿美元;2021年,欧洲新兴数字货代公司Zencargo完成42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中国国际物流数字之星平台运去哪里?近日,成功完成总额1亿美元的D1轮融资,成为国际物流数字化领域首家独角兽级(10亿美元)中国企业。


2019年以来,疫情引发的国际物流持续混乱,给整个数字化国际物流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压力考验。随着工业互联网浪潮的普及达到新的高度,投资者越来越关注数字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可扩展性和交付能力。能否抓住市场痛点,整合产业链中各角色的关系,成为衡量企业的重要方面。咬牙挺过来的企业,会抓住这一轮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更上一层楼;反而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困境。


随着国际物流的快速增长,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在国际交易市场上以质优价廉著称,而中国产品的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优于其他国家,使得中国的出口物流需求独霸全球。


然而,中国传统的国际物流与中国第一外贸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目前全球知名的国际物流货代公司都是海外公司,如德迅、DHL等。


近年来,国货新品的崛起,为中国的国际物流企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新本土品牌走出去,中国的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了国际物流2.0的新时代。然而,要跑出真正全球化的国际物流企业,需要数字化技术和系统作为支撑。


特别是与石化等大宗商品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不同,国际物流货代市场呈现出订单碎片化、小批量、高批量、长流程的明显特征,大大增加了物流服务的难度,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2020年的爆发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自去年旺季以来,国际物流面临的挑战包括:国内直营配送,经济性和时效性不容乐观;头运、海运各环节压力陡增;海外仓,库容紧张,一仓难求;发货后,很难保证订单的及时性。


现在欧美很多港口拥堵,集装箱无处安放。然而,许多国内港口极度缺乏集装箱。船公司不得不征收拥堵附加费、旺季附加费、缺箱等额外费用,航线运价进一步上涨。要实现对海外客户的全程门到门运输,以及整个国际物流订单的履约交付流程和安全保障,还有很多障碍。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


其中,中小微货代公司成为赛道中受冲击最大的玩家。最近发布的《国际物流行业数字化发展报告》调查了近千家国际物流行业,其中“业务拓展”、“客户维护”、“人力成本”、“资金周转”成为目前行业的主要痛点。




目前,降低价格已经不是国际物流市场竞争的长久之计。通过大数据技术,打通数据孤岛,可视化监控全过程,以降本增效,提高性能的安全性成为全行业的迫切需求。


数字物流赛道进入高速发展期,资本向头部企业聚集。

如果说15 -19年国际物流的数字化赛道还处于高速的萌芽阶段。疫情的催化推动整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具体来说,进入后疫情时代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物流数字化的全面普及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国际物流行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76.93%的受访者认为,在最近五年内,数字化技术和服务将在国际物流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渗透。


这一判断印证了国际物流数字赛道的热闹景象。


除了深耕行业七年的中国独角兽“去哪儿”和美国明星创业公司Flexport,快递、箱信、信号旗等各类国际物流产业链的企业都在从各个细分市场切入这个赛道。解决方案涵盖多种运输方式、单一运输方式、传统国际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工具企业等多个维度。在运输服务领域,许多国内外企业选择单一的运输方式作为出发点,而相对高门槛的供应链和综合物流服务很少。




数字化国际物流运输服务企业象限图


整体来看,国际物流数字化企业主要是从交易匹配向提供物流集成方案和性能保障发展。其中,投放能力是竞争的底层和核心。以“去哪儿”为例,其成立7年来持续的快节奏融资频率,与其重视业绩满意度、提升业绩效率的核心业务逻辑密切相关。


与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相对应的,是资本对这一赛道的追逐。


近年来,行业内大规模融资不断涌现,B轮及以上融资轮次占比明显上升,资本逐渐向头部聚集。比如诞生于美国硅谷的Flexport,不到5年总融资额13亿美元,国内领先的国际物流公司去哪儿刚刚完成1亿美元的D 1轮融资,6年多7轮融资,总融资额2.5亿美元。




注:上图中轮次划分标准:天使轮(2000万人民币或300万美元以内)、A轮(8000万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内)、B轮(3.5亿人民币或5000万美元以内)、C轮及以上(高于上述标准的均属于此类)。


目前国际物流已经成为万亿级市场,市场分散,从业人员众多,适合数字化升级转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赛道。


数字化物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一些难度大、方向正确的事情。

事实上,国际物流数字化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五六年前,创业创新的时代,更多的企业想分一杯羹。


但是工业数字化是一件困难而正确的事情。To产业互联网不同于To C消费互联网,不是靠补贴就能快速启动的。ToB是一条长跑赛道,需要持续的投入,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技术和人才的不断迭代和积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To B市场也会对积累和积累的企业给予更大的回报。


特别是国际物流的数字化,是一个上万亿的赛道。一旦经受住了积累、深度、组织能力等全方位的考验,就能树立起足够高的壁垒,这也是后来者难以轻易逾越的。


首先,数字化本身其实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无论是金钱还是精力,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筑起价值壁垒。


以国内数字国际物流龙头“去哪儿”为例。从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从打通全链路到探索海外清关分拨,从开放口岸信息到建立数字化平台,最后优化运力价格,不经历几层经验是不可能做好数字化的。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持续投入,还需要不断克服困难,没有捷径可循。这也需要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克服行业人才和互联网技术人才的摩擦阻力,形成真正的数字化竞争力。


其次,随着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的发展,对数字化国际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哪儿”的运营模式类似于国际物流领域的“携程”。外贸企业可以在线预订国际物流服务,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连接优质物流资源,简化传统繁琐的国际物流形式。


光鲜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去哪儿”持续的技术投入,以及近千名行业和技术专家的辛勤工作和不断迭代。目前,“去哪儿”组建了业内最大的技术专家团队,与时俱进地将电子商务、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国际物流相融合。


最后,从国际物流的发展周期来看,其数字化过程也是一个各平台共同努力、全流程再造的过程。


从整个行业来看,如果大家只是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不仅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也会让物流这个并不暴利的行业更加入不敷出,企业自身的投入往往也是杯水车薪。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找几个合适的主体来建设和共享这些基础设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也是“去哪儿”一直在不断更新技术、打造生态、争取合作共赢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去哪儿”平台目前已服务约2万家企业,预计2021年承载量将达到70万标箱。截至目前,去哪儿网已先后完成七轮融资,投资方包括Coatue、DCM、红杉中国、源码资本、招商创投、住友亚洲资本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这不仅代表了去哪儿网的优异成绩,也预示着其在资本市场仍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和潜力。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成洛大道5888号

Tel :  18884866375

联系人:范江

四川天泓云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