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物流行业会有哪些变化?

近年来,随着资本的进入、互联网的渗透和竞争的加剧,物流业在改革和调整的过程中步履蹒跚。先不看新兴的烧钱物流企业。在传统的物流细分领域,很少有物流企业活得舒舒服服的,大部分企业似乎都是活在求生的状态中。单个环节(仓储、运输等)的利润是不争的事实。)在下降,多环节运营再好。客户资金压力大,增长慢,都是问题。真的,门外热闹,门内苦,物流下坡赚钱。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常年徘徊在18%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仅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如印度的13%、巴西的11.6%。


此外,近年来,物流新玩法加速出现,竞争方式也更加残酷和有创意。传统物流人处于守势。除了抱团取暖、价格竞争、人脉关系等传统方法外,似乎没有新的战术来应对,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生存困难。这是行业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的信号。此时行业的利润将继续保持低位,直至行业整合进入中后期,市场集中度达到中高集中度水平。这需要一个


●物流企业多、小、散、弱。


物流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当今的行业竞争中,规模仍然是企业地位的象征。不考虑利润,只是规模,这将是你面对政府、投资人、客户最有力的说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内许多物流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开启规模化之路。至于赚钱,从常识来看,规模盈利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整合物流行业,也越来越浮躁。都想一步到位走捷径,所以还是摆脱不了多、小、散、弱的现状。截至2013年,全国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主体超过720万户,平均每户1.55辆。90%的经营主体为中小企业,承担了90%以上的道路货物运输业务。经营模式多为传统的自行车货运,管理方式简单,组织货源能力差。


●物流平台概念被炒了。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将传统的TOB业务转变为TOC业务,破碎的物流服务更容易推动平台建设。2015年物流平台概念已经炒起来了,做软件的都想做全国物流信息平台;他还想做小三方物流公司的综合平台;做仓库的想做云仓平台,做快递的想做最后一公里平台...物流圈几乎人人都在谈平台、试平台、玩平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真正能落地并赢得市场认可的却不多见。


实际上,物流平台经济不是单一业务,而是基于生态的新型商业模式,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表面上是实体整合,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整合,战略思路的协调。一般企业玩不好,用一套it系统是实现不了的。


另外,物流平台经济不是为了赚眼前的钱,目光短浅的人注定玩不好平台。它需要拆分它的商业模式,就像马立克云的阿里巴巴。它赚的不是交易和买卖的差价,而是在这个平台上积累的资金流、信息流等其他商业服务的利润。信息渠道和资源整合将获得更大的价值空间。善意提醒那些想做平台的物流人: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后果自负”!


●物流全面进入红海时代。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物流行业的信息透明,每个热点的诞生很快就会有很多追随者,最终导致第一个进入者不一定有机会,后一个进入者不一定有后来者。往往是物流企业及时采用,依靠团队、创新、人才等的结合。获得竞争优势。


几年前的快递、快递物流、同城物流、跨境物流等蓝海,现在正在进入红海。如今,生鲜、限时物流、农村物流等蓝海物流市场,在未来逐渐走向大众化。毫不夸张地说,物流蓝海正在逐渐消失。新创业者要寻找新的蓝海,必须跳出去,回头看,跨越边界,回归本源。这正在成为一个产业。


●物流还在首尾痛苦中,格局瞬息万变。


近年来,国内物流市场围绕最后一公里花了不少功夫,比如自提点、门店、便利店、共同配送、互联网同城物流等。,而且大家好像都认为最后一公里是痛点,拼命布局解决。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根本原因在于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随机化和碎片化,核心在于业务流量方式的变化。


另外,第一公里的物流问题无声无息,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随着技术、商业、政策等综合环境的变化,这一传统痛点加速延伸,物流企业的服务需要前移,向客户的需求端,向客户的消费端。


所以在这种格局下,近两年我们看到更多的物流或者创新型商业企业引入O2O,希望整合商流,间接转移痛点,挖掘机会。但实践中成功的案例还是少数,物流仍然需要重新定位,重新思考,重新组合。随着个性化、定制化、碎片化的全面渗透,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作为一个物流人,你需要越来越沉。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成洛大道5888号

Tel :  18884866375

联系人:范江

四川天泓云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