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港:向建设一流国际“枢纽港”加速迈进2月10日,重庆两江新区召开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十大工程”推进会。记者获悉,作为十大工程之一,2021年,国源港国家物流枢纽货物总吞吐量超过2087.1万吨,同比增长46%。集装箱量52.65万标箱,同比增长56.32%,完成滚装货物发运86.28万件。 两江新区果园港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内河枢纽港,也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两江新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的核心平台。 2016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两江新区果园港考察,对“三好”、“四个一流”、“三好服务”作出重要指示和要求,为两江新区果园港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6年来,两江新区在基础设施、通道建设、功能布局等方面下大力气,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果园港“枢纽港”项目。 加快形成“三好”世界中转站。 1月4日,在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11个重点项目竣工,7个项目开工建设,10家全球企业签约入驻...2022年元旦假期后第一天,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迎来建设高潮。 其中,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全面建成,可为企业提供进出口贸易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包括进口货物及其他无需办理海关手续货物的保税仓储,对仓储货物的简单加工及增值服务,全球采购及国际配送、分拨、转口贸易及国际中转,以及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 “当前,我们正在高标准推进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进一步推进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秦树斌说。 果园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感谢/照片 果园港开港以来,两江新区直属国企重庆港物流集团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五千吨级泊位十六个,建成堆场面积一百三十万平方米、标准室内仓库十八万平方米,形成一百四十万标准箱集装箱、九百万吨散货、八十万辆机车车辆、一千五百万吨铁路专用线作业能力,基本形成了设施齐全、运输完善的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建设,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在果园港实现无缝对接,逐渐成为“世界中转站”。同时,依托“一带一路”枢纽节点优势,2020年以来,果园港新增新加坡港、杜伊斯堡港、成渝青白江铁路枢纽、沿江港口等 香港果园国家物流枢纽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顶层设计。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庆明确提出了“枢纽港”、“智慧花园”等六大城市新名片。 去年1月,重庆出台《关于推进两江新区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放”成为新的关键词。《意见》要求两江新区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制度开放水平高,在全市和西部地区率先开放、带动开放。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和内陆开放口岸。 去年4月,两江新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建设、管理和运营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要建设成为重庆和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之一,努力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际多式联运枢纽。 聚焦“四个一流”建设“三位一体”港口 近年来,两江新区不断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提升为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三位一体”港口。 每小时可完成200个20英尺集装箱的检查,效率是传统设备的20倍...随着我国首个新一代双能、双视、双加速器快速检测系统——H986系统的投产,这样的场景在果园港成为现实。该系统已于去年正式投入使用,海关人员无需开箱即可实现对集装箱、空箱、货柜车或集装箱夹层夹带的货物进行无创检查。 H986系统投入使用李恊/照片 H986系统位于果园港海关集中监管场所,也是中国内陆地区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关监管场所。 “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高标准建设,可以为重庆及西部地区货物出入境提供就近、高效的口岸服务,进一步推动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秦书斌说。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还在全力推进果园港的智能化水平。近年来,集装箱无纸化平台系统、无人理货系统、智能闸口系统、EDI海关数据交换系统和散货综合管控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香港果园的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张金辉/摄 目前码头前沿理货作业已实现无人化,识别率达96%以上。塔利斯足不出户就能全面了解码头岸边作业动态,轻点鼠标就能完成2-3台岸吊的装卸。 不仅如此,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还联手上海港及区域航运公司打造了“沪渝快线”,整体航运效率较线路开通前提升近30%。 在国家物流枢纽果园港西侧,余醉铁路货运站北货场集装箱功能已正常运行,开通了沪、广、京、成等方向的货运列车。主要商品是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和建筑材料。 现场李恊/余醉铁路货运站照片 “过去,余醉铁路货运站只是一个二级过境货运站。偶尔干线用于商用车运营,设施和效率都很低。随着果园港铁路专用线的完善和国际班列的开通,通过余醉站进行联运和国际中转的列车越来越多。”余醉铁路货运站站长王军说。 余醉铁路货运站北延线也于1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4300万元。增加牵出线后,北方货场可直接利用牵出线进行调车,无需通过正线调车进入货场,提高货场作业的安全性、调车效率和到发线利用率。 该项目将进一步提高果园港专用线作业效率、基地内部转换和运输效率,优化区域集疏运体系,不断提升多式联运货物吞吐能力。 对标“三好服务”助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长江航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等对外大通道的交汇,使国源港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名副其实的枢纽港,更有“底气”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 自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果园港)首航以来,果园港已成为重庆西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也是目前到达东盟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以前,重庆本地的商品要出口到东盟,要顺着长江到上海,再通过海路到达东盟国家,需要20多天。但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果园港)的开通,商品可以从果园港直接通过铁路到达钦州港,然后通过海运通关后到达目的地,不到15天。 果园还具有水、铁、公、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硬件优势,以及后方产业支撑、腹地广阔等可持续发展优势。 从区位优势来看,果园港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理连接点。以多式联运物流为基础,东接长江经济带港口城市群,西接中亚、欧洲,南达东盟、南亚,北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从硬件上看,长江黄金水道凭借运量大、运价低、环保三大优势,成为重庆外贸运输和周边省市货物中转的重要选择。作为长江上游少有的深水良港,果园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果园港构建了水、铁、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从经济腹地来看,重庆整体,乃至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发展,为果园港枢纽提供了坚实的供给支撑。通过兰渝、怀玉等铁路干线,辐射能力向西北、西南延伸,腹地广阔,在内陆港口中独树一帜。 秦树斌表示,果园港正逐步成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用渠道物流,物流用经贸,经贸用产业。依托“前港后花园”的产业生态,国源港国家物流枢纽吸引了中远海运、ABB变压器、民生物流、宇信欧等企业入驻...一条带动周边、凝聚西南腹地、辐射全国、链接世界的物流产业链正在形成。 2022年是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主要功能全面建成的关键一年,“枢纽港”工程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根据规划,两江新区将全力以赴抓好余醉铁路南货场国际集装箱功能区及配套工程、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围栏工程、重资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枢纽功能,提升开放通道能级,激活国际枢纽经济发展动力,加快将果园港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枢纽港”。
文章分类:
新闻
|